解放战争快打完那会儿,邓小平找李先念聊了聊,问他以后想干啥:“你是想跟着第四兵团干,还是说等湖北解放了,回湖北老家工作去?”李先念这下得好好琢磨琢磨怎么回答了。
解放战争一开始那会儿,李先念是中原军区的头儿,叫司令员。中原那边打完突围战后,李先念东奔西走,最后到了延安。他的部队被打散了,这下子他得琢磨下一步咋办。中央那边有安排,说让李先念跟着刘邓大军一起往南打。
1948年的时候,中原军区进行了重新的组建,刘伯承被选为了司令员,而陈毅呢,就成了他的第一副手,李先念则是第二副司令员。他和刘伯承、邓小平一起出生入死,在刘邓大军里,李先念也算是个高级将领了。
这里还有段不太被人知道的历史故事。1948年6月份,中原野战军被分成了两个战斗部队,李先念就当上了第四战斗部队的司令员和政委。但得说清楚,这个第四战斗部队跟后来陈赓带的那个第四战斗部队,完全不是一码事。
李先念是兵团的大当家,陈锡联紧跟其后,是第一副司令,而陈再道则是第二副司令。说起来,在红四方面军时,陈锡联就是李先念手下的得力干将,陈再道的军衔也没李先念高。他俩身为上将,给李先念打下手,那完全是心甘情愿,毫无怨言。
真遗憾,由于长时间艰苦战斗,李先念的身体实在撑不住了,只能回到后方调养。这样,他就错过了参加淮海战役的机会。等到三大战役都成功打完,接下来就是要渡江作战了,湖北解放那也就是早晚的事儿了。
邓小平心里一直惦记着李先念。在打仗那会儿,邓小平工作能力超强,看人还特别准,他觉得李先念是个了不起的大将,干活也是一把好手。这么好的人才,哪能不用呢?于是,他专门找李先念聊了聊,听听他对工作的想法。
那么,李先念是想加入第四兵团呢,还是想回湖北老家当官呢?那时候,第四兵团的司令员和政委都是陈赓。你想啊,要是李先念去了第四兵团,政委的位置很可能就是他的了。
陈赓手头事情太多,忙活得转不过来,正好缺个得力的政委帮忙。后来第四兵团要往南打,宋任穷就被挑中做了第四兵团的政委,跟陈赓一起搭档。能给陈赓当政委,这职位可不简单。到了1955年授衔那会儿,本来宋任穷是要定为大将的,但因为大将的名额不够多,他就成了上将。
李先念绝对是个能担当大任的人。他没去第四兵团,而是回了自个儿的老家湖北省工作。他老家在湖北红安,红军那时候,他就在那一片儿打仗。长征完了,西路军吃了败仗,对李先念来说,那可真是个大难关。
队伍散了没关系,李先念毫不犹豫地回到了老家。在鄂豫皖那块地方,他又召集起好几万人马,这支队伍就是新四军第五师。鄂豫皖对李先念来说,简直是块宝地,他带兵打仗,最常待的就是这儿。
李先念对湖北很熟,湖北的老百姓也喜欢他,所以他回湖北工作,那真是再合适不过了。而且说实话,李先念这人,军政两方面都拿手,但要说更擅长的,那还是政治。在红四方面军的时候,他就是干的政委的活儿。
李先念做出的那个选择特别关键,对他后半辈子的工作和人生道路有着直接的重大影响。要是他去了第四兵团工作,就能继续留在部队里,说不定到了1955年,他还能被授予军衔,成为大将或者上将呢。
但是一旦决定去地方工作,那就等于跟军衔没缘分了。1955年那次大规模授衔,毛主席自己就没要大元帅的军衔,他还建议说,那些在政府或地方干活,不在军队里当官的,就不用参与授衔了。
原本打算授予大将头衔的李先念,自个儿婉拒了这个荣誉,成了大家心里的“无名大将”。东边不亮西边亮嘛。虽说李先念没拿到军衔,但他在地方和中央的工作岗位上,可是留下了不少的历史佳话。
邓小平十分看重李先念的决定,他把李先念的想法报告给了中央。到了1949年2月,李先念正式当上了湖北省委书记,并且后来还同时管起了省政府主席和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的活儿,这样一来,他就成了湖北省里党政军方面的领头人。
1954年以后,李先念到北京工作,他接手了邓小平的财政部长一职,并且还当上了国务院副总理,这两个重要的位子他一坐就是二十多年。到了晚年,李先念还陆续担任过政治局常委、国家主席以及全国政协主席,是正儿八经的国家一把手。
想想看,要是李先念当初决定去第四兵团工作,他可能就会一直在部队里待着了,那样的话,后面那些了不起的成就可能也就没了。
卓信宝-配资炒股开户官网-配资股票网-在线配资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