极目新闻通讯员 何雯 余凡秀
近日,《红星闪闪》的旋律在湖北襄阳银河文化创意园内回荡,92岁的鞠万坤挥动鼓槌,以铿锵节奏敲响时代强音。这位抗美援朝老兵,从战火硝烟中走来,在和平年代续写奉献篇章,用一生诠释着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的深刻内涵,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信仰力量与生命担当。
鞠万坤正在摄影(通讯员 供图)
烽火童年:国仇家恨播下报国种子
1933年生于襄阳古城的鞠万坤,童年记忆被日寇铁蹄撕碎。1943年寒冬,10岁的他攥着马尾巴泅渡汉江,从侵略者的屠刀下逃生,回家却见房屋已成焦土。“为什么要烧我们的家?”这声呐喊,让保家卫国的种子在心中扎根。
展开剩余72%鞠万坤的参军证(通讯员 供图)
1949年襄阳解放,解放军帽徽上的红星照亮少年心田。不满16岁的鞠万坤毅然参军,成为卫生员。1950年,美军将战火烧到鸭绿江畔,17岁的他随400余名襄阳子弟星夜兼程奔赴丹东,编入志愿军炮一师,成为首批入朝作战的勇士。
浴血朝鲜:枪林弹雨中诠释军人担当
云山战役的炮火,成为鞠万坤永生难忘的记忆。敌机如乌鸦般盘旋轰炸,他背着医药箱穿梭在枪林弹雨中,“战友冲锋我就冲锋”。第三次战役中,炮兵阵地遭地毯式轰炸,他被泥土掩埋,断指残躯中唯有医者本能未泯。靠喂马的黄豆和随身药品,他从死神手中挣脱,却留下终生头疼的后遗症,右手食指、中指被炸断。
鞠万坤的伤残证(通讯员 供图)
“400多名襄阳战友,再也没找见一个。”老人哽咽的话语,道出战争的残酷,更显幸存者的责任。彭德怀司令员“保家卫国”的号召,成为他跨越生死的精神支柱。
桑榆未晚:用余热点燃红色火炬
1993年退休后,鞠万坤的人生翻开新篇。每年十余场红色宣讲,他用断指比画着战场细节,让青少年触摸历史温度。“雪比人高,枪粘皮肉,可谁都没回头。”朴实话语中蕴含的信仰力量,让听者动容。当主办方递来1000元劳务费,他转身缴作特殊党费:“播撒红色种子是本分。”
鞠万坤向孩子们讲述自己的故事(通讯员 供图)
70年摄影生涯,让他成为记录时代的“民间史官”。从豫剧团演出到社区活动,从贫困山区助学现场到襄阳发展新貌,他用受伤的右手按下万次快门,定格无数温暖瞬间。缘善汇助学中心颁发的“最佳奉献奖”证书,见证着他用镜头为贫困学子点亮希望的善举。中国老摄影家协会评价:“他让摄影成为有温度的担当。”
银发先锋:用热爱续写生命华章
鞠万坤正在打架子鼓(通讯员 供图)
“打鼓和打仗一样,靠的是默契。”92岁的鞠万坤在“红色十八岁”乐队中活力依旧。从抗美援朝时期向苏联专家学鼓,到组建市总工会乐队,架子鼓陪伴他走过近七十载。当与长虹路小学的孩子们共唱《黄河大合唱》时,他说:“你们的安宁,就是我们当年拼命的意义。”
从逃难少年到革命战士,从白衣天使到红色宣讲员,鞠万坤用一生践行着“活着就要实现价值”的誓言。他的生命轨迹,是一部浓缩的中国人民站起来、富起来、强起来的奋斗史诗,更是无数共产党员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的生动写照。在他身上,我们看到:信仰的光芒,永远不会因岁月流逝而黯淡;奉献的价值,终将在时代长河中熠熠生辉。
(来源:极目新闻)
发布于:湖北省卓信宝-配资炒股开户官网-配资股票网-在线配资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