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伏前的最后几把“秋老虎”,其实是身体最娇贵、也最容易“打补丁”的时段。抓住这段湿热交蒸的尾声,吃对了,能把一夏的亏空一次补齐。
先排后补——“三水”开路 • 绿豆荷叶水:绿豆30 g+鲜荷叶1/4张,小火煮20 min,代茶饮。清暑湿、不伤脾。 • 生姜红枣水:早晨喝,微辣微甜,逼走一夜空调寒。 • 赤小豆薏米水:午后当水喝,利水消肿,把湿浊“顺”出去。 记住:只煮水清喝,渣子不吃,避免碳水过量。 轻补蛋白——“水上漂”的肉 鸭肉、鲫鱼、鳝鱼,水性寒凉或甘平,补而不燥。推荐“冬瓜薏米煲水鸭”: 水鸭去皮焯水,加带皮冬瓜1斤、炒薏米20 g、陈皮1瓣;炖1小时,汤清肉嫩,既补水又补蛋白,脂肪却极低。 电解质“快充”——瓜果的正确打开方式展开剩余48% • 丝瓜:清炒或滚汤,含皂苷、钾离子,防脱水。 • 苦瓜:凉拌前用盐抓5分钟去涩,降火不伤胃。 • 西瓜:一次吃不超过2片(约300 g),冰镇放至室温再吃,免伤脾阳。 黄瓜、番茄可当“水果”生吃,既补水又补维C,糖分远低于荔枝芒果。 护胃小料——厨房里的“伏天三宝” 紫苏、生姜、醋。 凉拌菜里加两片紫苏,杀菌提香;蒸鱼时放姜丝,去腥散寒;面点蘸少许陈醋,开胃收敛,防汗多伤津。 忌三样——别让“补夏”变“滞夏” • 冰啤+烧烤:高嘌呤+寒凉夹击,痛风套餐。 • 连续冰美式:咖啡因利尿,加重脱水。 • 隔夜凉拌木耳:易产生米酵菌酸,高温天尤其危险。 一日极简食谱(示例) 早餐:生姜红枣水+全麦面包+水煮蛋 午餐:冬瓜薏米水鸭汤+清炒丝瓜+杂粮饭小半碗 下午茶:黄瓜条+无糖酸奶100 g 晚餐:鳝鱼炒苦瓜+凉拌番茄+紫薯1个把餐桌调成“低油、低盐、高钾、优质蛋白”模式,就能在伏天结束前,把“苦夏”过成真正的“补夏”。
发布于:江苏省卓信宝-配资炒股开户官网-配资股票网-在线配资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